孫思邈有言:若要安,三里常不干!
古語有言:針之不到,藥之不及,必須灸之!
古語亦有言:家有三年灸,郎中不用來!
這被古人、名醫所稱贊的“灸”便是艾灸!
艾灸是什么?
大部分人的回答是這樣的:
艾灸是用艾(艾絨、艾條、艾柱、艾粒)在身體的穴位上燒灼、溫熨,用艾火的熱力的作用,通過經絡的傳導,以起到溫通氣血、扶正祛邪,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。
這確實是一個標準的定義解釋,但是,這些只是表象,并未觸及艾灸的核心,也正因此,很多人的艾灸效果都不明顯。
艾灸貴在堅持
《醫宗金鑒:刺灸心法要旨》曰:“凡灸諸病,要持之以恒,必火足氣到始能愈”
是說調理者身體內部的病還沒好,效果還不明顯,是因為堅持的還不夠。所以,只要你堅持到足夠的時間,灸到足夠的量,就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結果。
艾灸不是包治百病, 但是萬病能調。
艾灸不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,不是心血來潮,隨波逐流,不是病入膏肓才想起去彌補,不是醫院下了病危才后悔當初,不是想起來了去做兩下,想不起就不做的事情。
艾灸是一種健康習慣!要堅持!是一種調理亞健康,調結情緒的良藥。
從養生的角度來看,很多人會覺得艾灸收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,因此很難堅持下去。然而也許正是你看不到的效果在為你保駕護航。
艾灸心態要穩
艾灸不能有太強的功利心,不能要求艾灸多長時間一定能取得什么樣的結果。艾灸不但能治病,更能提高身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,使五臟六腑陰陽調和,經絡通暢,減少得大病的概率和提高身體的綜合素質,要以這樣的心態去艾灸,效果會出奇的好。
艾灸靠養
艾灸,靠的是養,時間久了才能看出來。很多人說我做了一次,怎么沒見有什么效果呢?從大量的艾灸臨床實踐來看,灸療對慢性病的確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才起效,在理療的整個過程中至少會出現4-5次大的反復,也就是常說的“排病反應”。部分患者在這個時期的病情反而會加重,不要驚慌,這是身體在修復過程中的正常調整,耐心繼續接受治療就會順利渡過排病期。令人惋惜的是很多人在這個最為關鍵的階段放棄了艾灸,其實再耐心堅持一個階段,身體狀況也許就是另外一個狀態了。
艾灸會給我們的身體形成一道防火墻,雖然暫時未能治愈疾病,但可以有效阻斷疾病的惡化蔓延,以及抵御其它傷害同時侵襲身體。
體質的變化不是一兩天形成的,它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,但一旦你能夠堅持。若干年后,可以清楚地看到效果,在同樣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下,常做艾灸的人比同齡人擁有更健康的體魄,更充沛的體力,更高的生命質量。